日翻一书 200720-200726 网络科学
200720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① 原作名: Hidden order: 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
② 出版时间:原版:1995年,中文版:2011年 8 月
③ 作者简介:约翰·H.霍兰(John Henry Holland, 1929-2015)
遗传算法(此领域的研究有可能借助计算机研制出柔性智能)的发明人,“回声模型”创始人,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先驱。他是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教授兼心理学教授,著名的麦克阿瑟研究奖获得者,圣菲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之一;有《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中的适应》、《涌现性》等书。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Henry_Holland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797698/
⑤ 翻书杂记:
侯世达对本书的评价:
“《隐秩序》是一部里程碑式杰作,是霍兰几十年关于主体系统如何演化、适应、凝聚、竞争、合作,以及与此同时如何创造极大的多样性和新颖性等深刻思想的完美浓缩。所涉原理书目很少、很一般,但极其优美。霍兰杰出而活跃的心智从经济学跳跃到免疫学,再到生态学、神经病学和博弈论,然后再返回来。这些强有力洞见的大师般综合为研究复杂性如何涌现和适应设定了一个路标,所有试图理解现在称作“复杂性”之大综合的人们,将长期把它作为指路灯塔。”
内容简介:
像艾滋病这样的疾病为何能够摧毁免疫系统?像纽约、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何能够不间断地保障食品、医疗、服饰和数百万种居民必需品的供给7?这类高度复杂系统的运作仍然是一个谜。但是通过霍兰及其同事在圣菲研究所和密歇根大学的工作,现在已经接近找到一种解答。
作为遗传算法之父和复杂性科学的先驱之一,,霍兰从一开始就处于复杂适应系统(CAS)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中心。书中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全部 CAS 的计算机模型。霍兰通过描述我们能够做什么,总结了如何增强对 CAS 的理论认识。他提出的若干理论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对付耗尽资源、置我们世界于危险境地的棘手的 CAS 问题。
200721
《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
① 原作名: Structural Holes: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② 出版时间:原版:1992 年,中文版:2017 年 4 月
③ 作者简介:罗纳德·伯特(Ronald Stuart Burt,1949- )
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社会学和战略学教授。他最著名的研究是有关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特别是社会网络结构洞的概念。著有《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券商和倒闭:社会资本导论》等书。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nald_Stuart_Burt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3955/
⑤ 翻书杂记:
结构洞理论是罗纳德·伯特结合奥地利学派和格兰诺维特的网络分析于1992年提出的。伯特认为,在社会网络中,某些个体之间存在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这就是结构洞。而将无直接联系的两者连接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因此,组织和组织中的个人都要争取占据结构洞中的第三者位置。
摘录部分:
“结构洞,就是指竞争场中玩家之间无联结或者非等位的情形。结构洞是与信息通路、先机、举荐以及控制等相应的企业家机会联系在一起的。”
“结构洞理论有四个标志性特征:第一,竞争是一个关系问题,并非玩家自身之间的竞争;第二,竞争是一种突现的关系,是不可见的;第三,竞争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第四,不完全竞争是一个自由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权力的问题。这四个特征并不各自独立于结构洞理论,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一章中呈现的观点解释了在社会结构中拥有丰富结构洞的玩家们——那些利用网络为其提供高结构自主性的网络玩家——享受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些玩家知道且参与更多的回报机会,并在其中施加影响。是否占据竞争优势就是一个是否拥有结构洞的问题。”
“回报率是竞争场的社会结构的关键,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进入竞争场的玩家至少有三种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属于个体所有,他们在市场上关注投资以实现回报。而社会资本属于关系的两方共同拥有,涉及市场上的回报率。”
200722
《 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
① 原作名: 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
② 出版时间:原版:1974 年,中文版:2020 年 6 月
③ 作者简介: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1943- )
美国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新经济社会学奠基人、嵌入理论和弱连带优势理论提出者。格兰诺维特是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学者之一,根据 Web of Science 的数据,社会学论文被引数排名第一和第三的文章皆出自格兰诺维特之手。格兰诺维特因为对社会网络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而成名,其最著名成就是1973年提出的弱关系理论。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k_Granovetter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15920/
⑤ 翻书杂记:
“格兰诺维特根据互动的频率、情感的强度、熟悉或信任的程度以及互惠交换的次数,将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强关系、 弱关系和无关系。他根据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提出,主要是弱关系纽结而非强关系纽结才是信息传递的真正桥梁,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弱关系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这就对传统的“工作搜寻”模型提出了挑战。
由此,他提出了“弱关系充当信息桥”的判断。在他看来,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强关系所获得的的信息往往是雷同的、重复性的或剩余的。而弱关系则是在不同群体的个体之间发生的,是联系不同个体的纽带。通过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异质性更高,重复性更低。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较广,他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
#200723
《创新的扩散》第五版
① 原作名: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ition
② 出版时间:原版:2003 年,中文版:2016 年 1 月
③ 作者简介:E·M·罗杰斯(Everett Rogers, 1931-2004)
全球知名的创新及传播学教授,40年专注创新扩散研究,世界创新扩散领域公认的第一权威。《创新的扩散》一书奠定了罗杰斯作为创新扩散开创者的地位。在书中,罗杰斯用细腻的文笔阐述创新如何在人群中得以扩散,并梳理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S曲线、临界大多数、扩散曲线,以及商界耳熟能详的“跨越鸿沟”等,不仅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新产品营销策略,而且重新定义了扩散的实务。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rett_Rogers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52693/
⑤ 翻书杂记:
原文摘录:
“决策中通常会从周围的同伴那里收集相关的信息,特别要了解他们对于某项创新的主观评价。这种信息的交换和思想的交流实际上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聚合过程,而不是单向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创新的扩散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多个个体对新构想的主观感受沟通的过程。通过这种社会化的沟通过程,创新的意义才逐渐显露出来。”
“扩散是特殊类型的传播,所含的信息与新观念有关。扩散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项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中传播。创新扩散中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200724
《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
① 原作名: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② 出版时间:原版:2003 年,中文版:2011 年 3 月
③ 作者简介:邓肯·J·瓦茨(Duncan J. Watts, 1971- )
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曾是纽约市微软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以研究「小世界网络」而闻名。1998 年他和斯蒂芬·斯托克斯发表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小世界现象。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ncan_J._Watts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129181/
⑤ 翻书杂记:
本书共 10 章,前两章介绍了网络科学的故事,第 3-5 章分别描述了网络系统中的三个模型: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搜索模型,第 6-9 章用网络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现象:如疾病传播、文化时尚、政治动乱、商业创新,最后一章是总结和概括。
马克·格兰诺维特 1973 年提出的“弱联系”,是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原型。
本书和《链接》是两部关于网络科学的科普读物,作者分别是网络科学研究的核心人物,1998 年提出小世界网络的瓦茨和 1999 年提出无尺度网络的巴拉巴西。
200725
《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
① 原作名: Linked: H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Business, Science, and Everyday Life
② 出版时间:原版:2003 年,中文版:2013 年 8 月
③ 作者简介: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1967- )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他在 1999 年提出了无尺度网络的概念,“无尺度网络”创立者。美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员,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网络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同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并担任丹那-法伯癌症研究所癌症系统生物学中心研究员。
网络科学被引述最多的科学家。论文被引用总次数超过 22 万次,H 指数高达 145。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László_Barabási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862722/
⑤ 翻书杂记:
复杂网络的奠基之作,社交网络的入门之作。巴拉巴西之前,随机网络理论一直主导者我们的网络思维,是巴拉巴西第一个证明了,我们不是生活在随机世界里,真实网络是无尺度的。
巴拉巴西在书中追溯了网络的数学起源,分析了社会学家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周围的复杂网络,从鸡尾酒会、恐怖组织、细胞网络、跨国公司到万维网,等等,所有这些网络都不是随机的,都可以用同一个稳健而普适的架构来刻画。这一发现为我们的网络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推荐序二总结了本书提到的复杂网络的成果,认为本书记录的是 1998-2003 年这段复杂网络的童年,同时补充阐述了复杂网络研究从 2003 年 2013 年这十年的进展,亮点在于细致罗列出了对应的论文。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复杂网络的起源、复杂网络的本质、复杂网络的影响、复杂网络的未来。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复杂网络入门科普读物。
200726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① 原作名: Complexity: The Emerging Science at the Edge of Order and Chaos
② 出版时间:原版:1992 年,中文版:1997 年 4 月
③ 作者简介:米切尔 · 沃尔德罗普(M. MITCHELL WALDROP)
一位自由撰稿人和编辑。197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基本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在威斯康星州获得了新闻学硕士学位。1980年到1991年,他是《科学》杂志的资深作家,在那里他报道了物理学、空间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1991年到2003年,2007年到2008年,Waldrop 是一名自由撰稿人。2003年到2006年,他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媒体事务部工作。2008年至2010年,他担任《自然》杂志社论版编辑,2016年前担任《自然》杂志专题编辑。他是《人造思维》(1987)、《复杂性》(1992)和《梦机器》(2001)的作者,前者关于人工智能,后者关于圣菲研究所和新的复杂性科学。
介绍:https://computerhistory.org/profile/m-mitchell-waldrop/
④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30898/
⑤ 翻书杂记:
这是一本关于复杂科学的书,介绍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成书年份较早,当时复杂网络的研究尚处于萌芽时期,所以书里的理论比较泛泛而谈,也许是因为自然语言阐述复杂理论的局限性,这大概也由于作者是科普撰稿人,并非长期从事复杂科学研究的学者。
沃尔德罗普的这本书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是一本八卦叙事的书,讲述了这个研究所的简短历史、背后的人们,以及它所孕育的疯狂想法。它明智地把重点放在研究所背后的聪明和古怪的头脑。
本书讲述了圣塔菲研究所的故事,一个致力于对复杂系统进行多学科研究的理论研究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它成功地将杰出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聚集在复杂性(或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新旗帜下。
圣塔菲研究所创始人乔治·卡温把复杂科学称作“21世纪的科学”。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进化的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并非现有科学可以解释清楚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着混沌,也存在着结构和秩序,他们逐渐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形成对整个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识。